时间:2022-12-23 13:36:18 | 浏览:184
本文由白茶大课堂原创撰写,未经允许,任何人和媒体不得转载
《1》
近来某位茶友,对买的白毫银针,犯起了愁。
这茶味太淡了!
虽然接触时间不长,但他对于白茶圈中的贵族,白毫银针,却有着莫大的兴趣。
于是乎,一掷千金,毫不犹豫地买了回来,并趁着天气晴好,泡了一冲。
他是喝过白茶寿眉的,在对比两者的味道时,总觉得有点不对劲。
便发来私信询问:“为什么价格贵的银针反而味道淡,价格便宜的寿眉反而味道浓?”
嗯,廉价的东西更好?
想来,这又是一个由于“资历尚浅”导致的新手问题。
其中的缘由,慢慢说道。
《2》
银针的价格一定比寿眉贵吗?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提到银针和寿眉,往往已经给它们划分好了阵营。
好似一条楚河汉界,银针的贵,遥遥相望寿眉的廉。
然而实际上,针对某些情况,银针未必就会比寿眉来得贵。
记得某段时间,某宝上的一款银针销量很高,价格是200元一斤,引得很多茶友争相购买。
商家打着“福利促销,仅剩一批”的旗号,让买到此茶的茶友,有捡漏之欣喜。
只是,天上会有好端端掉馅饼的事吗?如果有,也断然不会在茶圈。
毕竟200元,在福鼎的高山产区,光是买茶青钱都不够,就更别说人工制作费、人工包装费、人工存储费……这些成本加起来,足以给它的品质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
可见这样的茶,即使属于白毫银针,既不贵,也不好。
不可否认,白茶之间确实有等级之分。
比如,白毫银针有特级和一级之分,寿眉也有,分为一级和二级。
但对于白茶本身,从白毫银针到寿眉的高低排序,却无关等级。
事实上,这样的排列顺序,是和采摘时间先后有关,银针先采,寿眉晚采,如此罢了。
既然这样,对于银针和寿眉之间的价格判定,就不能采用一刀切的想法。
一款白茶的价值如何,关键还是要看产区、工艺和储存。
若非来自优良产区,经过到位的工艺制作,精心保存,白毫银针不过是个假摆设。
在品质极佳的寿眉面前,也要矮上一大截。
《3》
品质好的银针,味道不会淡。
一开始,得为银针辟个谣,在保证品质的前提下,所谓银针的“淡”,其实是鲜香。
而这股鲜香,来自于它丰厚的白毫。
白毫银针的采摘,正值冬去春来之际,彼时,温度还未大幅度攀升,空气之间还带着料峭的寒意,万物仍在保暖。
对于茶树而言,储存了一个冬天的鲜叶,营养累积十分厚实。
同时,在恰当的低温下,茶树的白毫也如羊毛大衣,紧紧裹着白茶。
按照国家白茶标准要求,采摘银针,要取茶树新梢上肥壮的单芽,芽小、芽瘦的,必不是银针。
有心的,用手捏一捏白毫银针的芽头,可以感受到它饱满圆润的样子。
如果是高山银针,还可以再剥开芽头往里细数几层,每一层的叶背上,都密密匝匝布满了白毫。
像望不到底的绿草地里,刚下过一场大雪,眼望四周,白点如星光。
当然,这样厚实的白毫,还需要依靠到位的工艺制作,将其顺利地保留下来。
待顺利脱水烘干后,良好仓储下的银针,白毫数量是非常可观的。
如此银针,经沸水冲泡,大量白毫和茶氨酸等滋味物质,便相继落进汤水中。
拿起细细啜饮,杯中的毫香和鲜爽的滋味,可谓极其芬芳馥郁,仿佛吹来一阵山野的清风,令人心向往之。
不过这样的“鲜”还是难免成为他者口中的“淡”。
究其原因,可能是茶友刚开始喝银针,没有经验,一时没办法辨认出鲜爽的味道,只觉得淡。
抑或是,早年喝习惯了浓茶,口味已被训练成偏好浓烈的口感,对于银针的鲜,感知不明显。
但总而言之,优质的白毫银针,鲜香、芬芳、清甜,不会淡。
《4》
为什么价格便宜的茶味道更浓?
先来做个词语解释,何为浓,浓的意思是液体或气体中所含的某种成分多。
一般来说,浓是和淡相对的,加在一起,便合成了浓淡度的概念。
有时候,在茶叶店或者看品茶视频的时候,能听到这样诸如此类的评价:这茶真浓啊。
于是,有些茶友见之,便将“浓”和“好茶”挂钩了起来。
然而味道浓,并非表示一款茶物质丰厚,有内容有汤感,它仅仅只能说明入口的反应比较大。
像一杯清清淡淡的白开水,若把一整包盐都放入水中,味道,也是浓的。
可见,即使内中滋味物质并不丰富,只要某一种成分变得超级无敌多,对于口中的刺激,依旧有效。
那么这样的原理,放到茶叶中就更好理解了,便宜的茶味浓,是因为它本身所携带的苦涩物质就多。
在茶叶生长之初,所处的周围环境,尤为重要。
产区不佳的茶叶,如海拔较低的路边茶,命运就比较悲惨。在没有云雾和林荫的遮蔽下,不得不终日受到阳光的直射,天天晒,月月晒。
晒到后面,茶叶内含物质中的滋味物质大量流失,留下的,多是苦涩的茶多酚和咖啡碱。
还有的茶,在工艺上做法不精,同样会使得茶浓。
比如未及时摊晾,未薄摊处理,未控制温度,未做到烘干……不可避免地便会在此之中形成重度发酵,喝起来,当然发酸,味浓。
一分钱一分货,这样的浓茶,成本不高,价格低廉,是很正常的事。
只不过浓茶虽浓,却没有多少营养物质,入口还觉得刺激非常,让人实在不好受。
浓茶,还是少喝为好。
《5》
所谓浓淡,其实可以被人为地调节。
如果抛开茶类品质不谈,浓淡的味道,冲泡能做到随意控制。
比如增减投茶量,便是一个直接有效的好办法。
通常来说,冲泡一杯白茶,建议的黄金比例是110毫升的盖碗,投下5克的干茶量。
这样泡出来的茶汤,不仅茶水比例刚好,滋味也是浓淡适中,喝起来香清甘活,是纯正的茶香味道。
然而,在这基础上,若以5克的投茶量作为标准线,往上增量,能得到一杯苦涩度重的浓茶。
反之,往下减量,则会是茶汤滋味淡薄,能明显感觉到内容缺少层次。
除了投茶量,出汤时间也是至关重要的一个因素,快慢之下,是两种不同的风味。
投茶、注水,合盖出汤,冲泡时的出汤速度,在前几冲的条件下,唯快才好。
速度快,才能使茶叶中丰富的内含物质均匀释放。
品质优秀的白茶,短短几秒内就能让各种营养物质大量析出,得到一杯清香醇爽的茶汤。
很多居心不良的茶掌柜,在售卖自己积仓已久的劣质茶时,往往会告诉茶友,茶多闷一会儿,更香。
闷茶,让茶与水接触时间大大变长,只要不出汤,便一刻也不停地释放物质。
本就没多少物质的劣质茶,通过挤海绵一样挤出所有物质,不苦才是奇怪的。
而品质优良,物质丰富的茶,不过多闷泡几秒,茶汤可能就浓酽苦涩了。
可见,检验茶叶品质,茶汤的浓淡程度是没有价值的。
《6》
不少茶客在喝茶时,误解了好茶味道,反把浓淡的标准,奉为圭臬。
然而不明白浓非厚,淡非薄的道理,是要吃亏的。
以为味道淡薄的银针,实则是以鲜爽感著称的实力派选手。
以为滋味浓厚的寿眉,往往产地工艺皆差,苦涩物质是大量存于其中。
真正的好茶,茶味甘润,鲜香醇爽,有毫香、花香等融为一体的美妙茶香。
论内容感,是要遥遥领先于便宜的浓茶。
有时候,甚至没有比较的必要。
若单用浓淡概括好茶的风采,实在是太太太偏颇了。
喝好茶,还是要学会辨好茶。
欢迎关注【白茶大课堂】,了解更多白茶知识!
版权声明:本文归白茶大课堂菇凉陈(taimumagu)原创撰写,任何媒体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欢迎茶友们转发至朋友圈!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丨作者:村姑陈《1》大红袍名气高,很多人都听说过。但很多路人级茶客容易将大红袍认成红茶,起因有很多。有人是被茶名误导。大红袍的名字里带有“红”字,怎么就不是红茶?有人是被香气所惑。哎,大红袍闻起来
银针竞秀绿映红——近观怀化茶行业记者 杨林斌夜幕降临,各家茶室虚位以待。(杨林斌 摄)听大佬摆“茶”谱知道杨卫东的茗中鹤牌“舞水银针”“舞水毛尖”属“怀化特产茶”中的高端茶代表之一,并被选为“第二届中国古城古镇古村论坛指定用茶”,还荣膺第六
话说在明朝天启年间,安徽桐城名士孙大廉,因诗文道德,被朝廷征为孝廉。这一年正逢朝廷乡试,全安徽的秀才孝廉,都到省城参加考试。孙大廉因文章盖一郡,自认为考个举人是手拿把掐,不在话下。到了考试前一天,大廉忽然生病,头脑昏沉,浑身疼痛,无法考试,
在许多古装剧里,经常会有这么一个桥段:吃饭前会用银针插入食物中,若银针前端泛黑就表明食物被人下毒。在真实历史中,古人把银制成器皿,或剪成大小不等的银块用作日常交易的货币。那古人使用银针来验毒,到底靠不靠谱呢?中国应当是世界上所有国家中最为钟
熟悉白茶的茶友都知道,白茶可分为:白毫银针、白牡丹、贡眉和寿眉,它们原料不同,也具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其中尤以白毫银针最为珍贵,其茶身满披白毫,如松针一般,价格也要比其它白茶高出许多。那么,白毫银针为什么这么贵呢?接下来,我们就给大家科普一下
大小新闻客户端12月19日讯(YMG全媒体记者 刘晋 通讯员 李成修 崔方荣 李凌峰)针灸,是祖国医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是一种中国特有的治疗疾病的手段。2006年中国中医科学院申报针灸经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素问·
部分参考文献:1.《洗冤集录译注》 南宋 宋慈 上海古籍出版社2.《清末四大奇案》 张军 重庆出版社3.《光绪之死大揭秘》 陈桦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4.《唐明皇李隆基》 左云霖 河北教育出版社——END——监制/饿发 撰写/美玉 绘制/罐运
来源|都市现场原创未经授权 请勿转载青春期的孩子对世界充满好奇,但是,有时候又比较懵懂。8月24日,江西上饶的徐女士带着11岁的儿子来到江西省儿童医院,让医生没想到的,是徐女士儿子竟然把一枚针灸针插进了尿道口。经过紧急手术,这根8厘米长的银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丨作者:村姑陈《1》看直播时,听到这样的介绍。“买白毫银针,也不是看白毫越多越好,毫毛多茶汤会浑浊,毫毛少的汤水更清甜透亮。”听完后,感慨良多,这番话肯定不能轻信。道理很简单,毫浑≠汤浑。泡白毫银
金华为患者号脉。 阿拉尔医院供图中新网新疆阿拉尔8月2日电 (王勇)“金大夫,真的谢谢您,现在我妹妹的情况好多了。”近日,耿女士拉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阿拉尔医院中医科副主任医师金华的手如是说。耿女士的妹妹一直被癫狂症所折磨,这些年四处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