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2-23 13:37:06 | 浏览:715
郑莲英
- zhenglianying -
盛夏炎炎,热意如初,一盏茶,胜于一池清水,万般自在。
乱世的米,盛世的茶,古人云“茶贵白,嫁女不慕官宦家,只询牡丹与银针”。白茶品质高贵,乃茶门之贵族;而白毫银针更是白茶中的典范。
藏不住的贵气
白毫银针,芽茶,属白茶系;亦称“银针白毫”、“银针”、“白毫”,却是白茶中最名贵的品种。因其肥壮针样、芽披白色茸毛、色白如银,而得“白毫银针”之美名。自白毫银针入世,便自带“贵族标签”。
制成成品茶后,形状似针,白毫密被,色白如银,外形纤细如针,故得高俏雅名,素有茶中“美女”、“茶王”之美称。
白毫银针难能之处,正是天成。“白毫生南国,沐海风,饮甘霖,造化所钟,天地为赐”。新梢嫩黄,茸毛密披,壮实的茶芽上挂着昨夜的露珠,芽毫满披,如银似雪,似身着素衣的佳人,于朝霞沉沉中,若隐若现。
白毫银针工艺
工艺
白茶的外形强调满披白毫,姿态优美的特点,在制作时,其原料的一致性尤为重要。白毫银针强调芽头肥壮,白毫满披,色泽银绿隐翠,采摘时不采病芽,雨水芽、虫蛀芽,空心芽,紫色芽等。
白毫不仅用料讲究,工艺更是讲究,最精致的工艺,不是增其颜色,郁其芬芳,而是留其原本,维持天然。白茶制作中,天地为赐,由叶而茶,日光萎凋,不炒不揉,自有一派出尘气。萎凋是白茶品质好坏的关键工序,茶青均匀摊放,随时观察变化,根据叶温,叶色变化,室内室外做出晾置调整。没有复杂工艺,不加过多人工干预,白茶呈现出的,是最接近茶叶本身的鲜甜口感。无浓香,无艳色,满身白毫,低调内敛,新茶饮之甘润,老茶品之醇厚。
白毫银针的香:很细腻,有层次感,当然,毫香是绝对的主导。馥郁的毫香,冲泡后带出清晨沾满露水的蔓草花香。初品之下憾其“欲说未说”,细品之下方知它“欲说还休”。清香里即是温和滋味,回味,更有余意绵延无穷。柔、清、鲜......鲜醇似琼浆,汤感馥郁,似玉露般饱满。
白毫银针的色:干茶白毫密披,色白如银有光泽,芽头肥壮。毫色银白素有“绿装素裹”之美感且芽头肥壮,叶底嫩匀。银针入盏,如落白霜,光影闪烁,白毫润了茶汤,微黄颜色四散而去,徐徐生辉,似白云凝光现。
白毫银针的汤:汤色浅杏黄,柔软且细腻,饱满度很高,尤其是陈年银针的汤感,浑厚丝滑,有种含不住的感觉。这种饱满度、细腻感,是其他等级白茶无法做到的。
白毫银针的甜:是沁心的甜,不会让人感觉发腻,很自然,很入喉,且回甘明显。这跟其它白茶的区别较大,其他的白茶的甜更表层一些。
白毫银针的韵:非常持久,茶汤入喉之后,唇齿之间茶韵萦绕良久,香气、甜度、韵味,高度融合,。品鉴间,屡屡茶香轻柔划过,纯净纯粹,使人顿感空明。
“苍茫忽聚散,仙山缥缈间”,那纵横无数的峰骨石肌、洞巢崖谷、水云溪涧酝酿出泱泱中华最奇瑞的茶品——郑莲英白毫银针。
甄选闽东北纬26. 5°~27. 5°太姥山系,生长在海拔800~1000米老茶树,在朝霞披挂,茶芽新发之间采集。萎凋36小时,固定香气与滋味,在阳光与微风中,保留下茶叶馥郁清香气息,滋味也更加清纯,经过时间的洗礼,这种天然风味历久弥新,又千变万化。
郑莲英白毫银针的三层香气
第一层:是毫香,在滚水冲入那一刻,如蘑菇云般迅速腾空而起,钻入你的鼻腔;
第二层:是嫩香,香气高洁细腻,清鲜悦鼻;
第三层:是花香,茶青经萎凋工艺后,所散发出来的香气,清鲜怡人。
爱茶之人,恰如谦谦君子情,温润如玉,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