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2-23 13:54:29 | 浏览:310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十几年前的白毫银针,养在深闺人未识。
很多人或许听闻过它的大名,但却没有机会一亲芳泽。
它的产量本就不多,营养物质更是极其丰富,凡是真正懂它,了解它的,有几人能抗拒它鲜爽至极的魅力?
只可惜彼时购买渠道有限,它也只能成为一众白茶爱好者的梦中情人。
如今得益于互联网的普及,白毫银针也能走出闺门,展现在更多茶友的眼前。
想要与它结缘,只需要打开手机,某宝、某多、某音上,无数的茶掌柜都在欢迎你。
但同时,这些地方也成了劣质茶、问题茶流窜作案的重灾区。
它们改头换面,将自己伪装成优质白毫银针的样子流出市场。
茶友一不留神就可能被它们蒙骗,成了镰刀下的韭菜还不自知。
比如这几种坑人的白毫银针,款款都是深坑,看见了千万要绕开。
《2》
白毫稀疏的白毫银针慎入。
曾经听过某种说法:白毫银针不是毫多就好,毫多的茶汤浑浊,毫少的茶汤更甘甜。
听完后感觉三观都要被颠覆了。
白毫银针,顾名思义,应该身披白毫,远看上去,像银针一样,白毫是它的主要特征之一。
离开白毫,它还能叫白毫银针吗?直接叫绿针或是绿芽就好了。
优质的白毫银针,白毫一定是浓密的,厚实的,摸上去像鸟类胸腹的绒毛,柔软而密实。
尤其是高山茶树,生长区域海拔高、气温低,为了抵挡低温严寒,白毫更是生的极浓、极厚、极密,像用细绒做成的白色皮草大衣,将芽头包裹其中,保护它不被冻伤。
说毫多茶汤会浑浊,更是无稽之谈。
白毫并不会影响汤水的通透感,相反,它的体内含有丰富的茶氨酸,是茶汤鲜爽感的主要来源之一。
冲泡时,浓厚的白毫被沸水冲刷下来,在晶莹的汤水中沉浮,像一尾尾银色的细小的游鱼,极美,极有趣。
啜一口,口中是满满的鲜,像嚼了一口刚摘下来的嫩黄瓜,咬了一嘴刚从山上挖下来的鲜竹笋,又嫩又稠,又细又滑。
有没有白毫稀疏的白毫银针呢?
自然是有的。
那些生长在海拔较低,气温较高的产区的白茶树,芽头上的白毫自然是不多的。
天气热了,哪里穿的住厚重的羽绒大衣呢?
少了厚实的白毫,也就等同于少了一大部分的茶氨酸,茶中的鲜味也淡了不少。
除此之外,低海拔茶区,日晒时间长,日照强度高,苦涩味物质生成的也更多。
鲜的滋味少了,苦味、涩味增加了,这样的白毫银针别说甘甜,想要好喝一点都有点难。
《3》
巧克力白毫银针慎入。
它在白茶圈中很常见,有时候茶掌柜也叫它朱古力味白毫银针,或是可可味白毫银针。
但无论叫什么名字,无论它能带给你多么美妙的想象,都无法改变一个事实,就是这种味道,并不是白茶正常陈化后会产生的香气。
你看过可可或者巧克力的加工过程吗?
如果没有看过,可以去查阅一下,在它们在制作过程中有一个极重要的一环:发酵。
用原始的可可豆生产出的巧克力风味并不好,想要有迷人的可可香,需要将采下来的果实堆积在一起,在高湿高热的环境下重度发酵,直至果肉腐烂,这样才会产生出浓郁的,充满热带风情的香味。
巧克力香、朱古力香、可可香,它们的出现都离不开湿热的环境,离不开高度发酵。
而白茶,是微发酵茶。
它的工艺极简单,萎凋+烘干,让水分以温和又迅速的方式离开叶片,直到降到标准含水量之下。
整个过程中都没有可供巧克力味产生的环境和条件。
储存的时候更是要求干燥、通风、无异味。
潮湿,闷热都是白毫银针存放的头号敌人,是绝对杜绝的存在。
如果是正常加工,正常储存,又怎么可能会出现类似可可味之类的气味呢?
那些打着可可味老白茶、朱古力味老白茶旗号的白毫银针,极可能是工艺有问题,又或是储存不恰当,受潮变质了,内含物质在湿热作用下发生了不好的改变,才会出现类似的味道。
《4》
十年、十五年的老白毫银针慎入。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某音上十年、十五年的白毫银针忽然多了起来。
刷一个视频,868元就能买到十年陈白毫银针。
再刷一个,不得了,一千出头的价格就能漏到十五年的白毫银针,还送公道杯和盖碗。
在卖家的形容描述里,这种年份的老白茶,存量必然是不多的,20斤或者50斤而已,喝一斤少一斤,价值堪比真黄金。
但他就是愿意按照亏本的价格卖给你,最神奇的是,他每天都能找到手上有这样稀缺茶的供货茶商。
就好像他装了专业探测仪,不费吹灰之力就能知道这些年份特别久远的老茶都藏在哪里。
有这样体质的茶掌柜,其实真的不用辛辛苦苦卖茶,随便敲开哪家拍卖行或者私人收藏者的大门,都会被当祖宗一样供起来。
十年、十五年的老白毫银针有没有?大概率是有的。
普通茶友有没有可能买到?实话实话,非常的困难。
十几年前白茶才刚刚起步,白毫银针的产量并不如现在这般高,茶农的收入也不比如今,有多少人能预判到现在的市场趋势,愿意放着新茶不卖,放着真金白银不赚,把茶叶存起来?
最多不过就是留个几箱放在那自己喝罢了,能存到如今的更是少之又少。
就算不考虑产量,白茶要储存这么漫长的时间,耗费也非常高昂,只有当时几家大厂才有这个场地,这个势力。
单看它们每家的存茶量也许会觉得不算太少,但放在整个白茶市场中就是沧海一粟,这些年来也早就被私人收藏了,哪里可能日日都大批量售出。
而且十几年的仓储,加上极度稀缺所带来的超高附加值,真正十余年的老白毫银针,它的价值也绝对超出一般人的想象,绝不是直播间这样三位数或者四位数就可以拿下的。
既然不可能是真货,那么某音上那些价格极低廉,一直卖不完的所谓老白毫银针究竟是什么?答案不言而喻。
《5》
人都是逐利的,追逐财富本身并没有错。
但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无论从事哪行哪业,良心、诚信是为商之本。
而一部分不良茶商被富贵迷了眼,靠着营销噱头,靠着演技和欺骗,把客户当成韭菜。
正是因为他们的存在,假白毫银针,劣质白毫银针才会在市面上横行。
劣币逐良币,真白毫银针反而一次又一次受到茶友的误解,被打上了味道淡,巧克力等等的标志。
村姑陈一直坚持写文章,也是希望能让大家能真正了解福建的白茶。
只要茶友都知道了它们的真面膜,它们的路就走不长,好白茶优质白茶才有出头之路。
喝茶,要真,做人,也要真。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丨作者:村姑陈《1》大红袍名气高,很多人都听说过。但很多路人级茶客容易将大红袍认成红茶,起因有很多。有人是被茶名误导。大红袍的名字里带有“红”字,怎么就不是红茶?有人是被香气所惑。哎,大红袍闻起来
银针竞秀绿映红——近观怀化茶行业记者 杨林斌夜幕降临,各家茶室虚位以待。(杨林斌 摄)听大佬摆“茶”谱知道杨卫东的茗中鹤牌“舞水银针”“舞水毛尖”属“怀化特产茶”中的高端茶代表之一,并被选为“第二届中国古城古镇古村论坛指定用茶”,还荣膺第六
话说在明朝天启年间,安徽桐城名士孙大廉,因诗文道德,被朝廷征为孝廉。这一年正逢朝廷乡试,全安徽的秀才孝廉,都到省城参加考试。孙大廉因文章盖一郡,自认为考个举人是手拿把掐,不在话下。到了考试前一天,大廉忽然生病,头脑昏沉,浑身疼痛,无法考试,
在许多古装剧里,经常会有这么一个桥段:吃饭前会用银针插入食物中,若银针前端泛黑就表明食物被人下毒。在真实历史中,古人把银制成器皿,或剪成大小不等的银块用作日常交易的货币。那古人使用银针来验毒,到底靠不靠谱呢?中国应当是世界上所有国家中最为钟
熟悉白茶的茶友都知道,白茶可分为:白毫银针、白牡丹、贡眉和寿眉,它们原料不同,也具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其中尤以白毫银针最为珍贵,其茶身满披白毫,如松针一般,价格也要比其它白茶高出许多。那么,白毫银针为什么这么贵呢?接下来,我们就给大家科普一下
大小新闻客户端12月19日讯(YMG全媒体记者 刘晋 通讯员 李成修 崔方荣 李凌峰)针灸,是祖国医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是一种中国特有的治疗疾病的手段。2006年中国中医科学院申报针灸经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素问·
部分参考文献:1.《洗冤集录译注》 南宋 宋慈 上海古籍出版社2.《清末四大奇案》 张军 重庆出版社3.《光绪之死大揭秘》 陈桦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4.《唐明皇李隆基》 左云霖 河北教育出版社——END——监制/饿发 撰写/美玉 绘制/罐运
来源|都市现场原创未经授权 请勿转载青春期的孩子对世界充满好奇,但是,有时候又比较懵懂。8月24日,江西上饶的徐女士带着11岁的儿子来到江西省儿童医院,让医生没想到的,是徐女士儿子竟然把一枚针灸针插进了尿道口。经过紧急手术,这根8厘米长的银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丨作者:村姑陈《1》看直播时,听到这样的介绍。“买白毫银针,也不是看白毫越多越好,毫毛多茶汤会浑浊,毫毛少的汤水更清甜透亮。”听完后,感慨良多,这番话肯定不能轻信。道理很简单,毫浑≠汤浑。泡白毫银
金华为患者号脉。 阿拉尔医院供图中新网新疆阿拉尔8月2日电 (王勇)“金大夫,真的谢谢您,现在我妹妹的情况好多了。”近日,耿女士拉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阿拉尔医院中医科副主任医师金华的手如是说。耿女士的妹妹一直被癫狂症所折磨,这些年四处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