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2-23 14:05:20 | 浏览:196
按照采摘标准,白茶可分为白毫银针、白牡丹、贡眉与寿眉这4个类型。其中白毫银针最为珍贵,在白茶市场上,银针的价格往往是寿眉的10倍(大概)。
寿眉其实分春秋2种类型,即是在春尾采摘的春寿眉与在秋季采摘的秋寿眉。春寿眉的市场价大概一两百左右(以斤为单位),而秋寿眉的价格会稍低于春寿眉。
每年银针新茶的价格大概一千以上,若是加上“高山茶”“荒野茶”“头采茶”等标签,那么银针价格又会“更上一层楼”。
相比于寿眉,银针可谓是“天价茶”了。
白毫银针:自己拍摄的照片(原创图片)
为何银针比寿眉贵这么多?其实贵有贵的道理,主要有4个原因:
银针是由饱满肥壮的芽头制成,而寿眉大部分是由粗大的叶子制成。银针满披白毫,素有“茶王”“茶中美女”的美称,而寿眉叶张稍显肥嫩,有不小的叶片不细的梗,且叶整卷如眉,像是上了年纪的老伯。
而人类很奇怪,往往会对长得好看的事物天然有好感,所以颜值极高的银针就受到人们的追捧以及市场的欢迎,价格自然就上去了。
茶叶采摘季一般有3季,春季、夏季、秋季,所以分为春茶、夏茶与秋茶。以价格来看(娇贵程度),春茶最贵,其次是秋茶,最便宜的是夏茶,同时最难喝的也是夏茶。
白茶一般只采2季,即为春季与秋季。
其中白毫银针只在春季开采,或者准确来说是在春分至清明前这段时间采摘银针(春茶采摘期经历三个节气,分别是春分、清明、谷雨),历时也就一两个礼拜,如果赶上雨季,那么银针产量减少。
而春寿眉是在谷雨前后采摘。采摘时间会比银针来得长,产量也会多。但是最多的要数秋寿眉,因为一整个秋天都在采秋寿眉,所以秋寿眉的产量是白茶几个类型中最多的。
但市场向来都是遵守“物以稀为贵”的规则,寿眉量多,银针量少,且银针又是珍贵春茶,所以银针的价格就上去了。
春寿眉:自己拍摄的照片(原创图片)
银针并非绣花枕头,如果光是好看没实力的话,也不会久居高位。
银针是有强大实力的,而实力体现在白毫上。喜欢喝白茶的朋友都知道,白毫是白茶营养价值的体现(之一),白毫浓密则说明品质卓越。此外我们翻开国标(国家标准,GB/T22291-2017白茶),可以看到白毫银针的感官品质相关记载:
再者,我们还可以打开地标(地方标准,DB35/T1076-2010福鼎白茶),看一看白毫银针在条索与色泽上的感官指标记录:
总之,白毫是评定银针等级要素之一。
此外也可以以白毫的多少来评定白牡丹、寿眉等级(参考标准之一),白牡丹的外形是芽叶连枝,芽头或叶子背面多茸毛,那么就可以说明白牡丹等级高。
同理,寿眉若有带些细芽或茸毛,那么寿眉的等级也会高些。
白茶这4大类型中,银针是最早被研制出来的。
茶界泰斗张天福在《福建白茶的调查研究》中提到,最开始银针创作于清嘉庆初年(公元1796年),不过当时是用菜茶种茶树的壮芽为原料。
银针之后为白牡丹,寿眉是最晚被研制的。在资历上,银针是老大哥。
看到这,想必之前不懂白茶的人现在也理解了银针为何比寿眉贵了。
毕竟实力摆在这,由不得银针不高调,再说就算银针自己想低调,可是市场也不会答应(寿眉产量比银针多,因为供大于求的关系,所以寿眉价格自然不会高)。
银针第一泡是素白色:自己拍摄的照片(原创图片)
这是片面的理解,是不对的。理由有三:
银针很委屈,它的价格是贵些,但这并不能说明它的耐泡度就一定要高,两者不是等量关系。有很多贵的茶,耐泡度一样不高。换句话说,耐泡度不是判断好茶的关键标准,我们更应该全面的从外形、口感、香气、功效等方面去衡量茶叶优劣。
我们不能以汤色深浅来判定耐泡度高低,因为影响汤色的因素有很多,原料上、制作工艺上、茶水比例上都可以左右茶汤汤色。可以说,汤色深浅与耐泡度关系不大,与工艺制法、个人泡法有关。
春寿眉第一泡颜色:自己拍摄的照片(原创图片)
我们可以说银针是耐泡的,也可以说它不耐泡。因为冲泡银针的人不同,冲泡方式也不同,自然就会有多种结果。在饮茶高手面前,银针可能会泡10次以上,如果在初学者面前,银针的冲泡次数不过5回。
这里的差距主要是泡茶技术不全面造成的,用对方式的话,相信就能增大泡茶次数。因此,错误的冲泡方式便是银针不耐泡的原因之一。
原因1:冲泡方式不恰当
那么都有哪些错误的冲泡方式导致银针不耐泡?
主要有5种:
前面也提到了,错误的茶水比例会让银针汤色变浅,变得不耐泡。我们在冲泡银针的时候一般投5克干茶于容量为150毫升的盖碗,且茶水比例为1比30。如果你只投3克的话,那么滋味就会很寡淡,更不耐泡。
很多人用盖碗泡茶经常会犯“闷泡”的错误,闷泡对于白茶来讲是非常不好的,会提前将茶叶内物质全部释放出来。这不仅让茶汤变得又苦又涩,而且还会影响白茶的耐泡度。
白茶讲究快出汤泡法,这样茶汤会很鲜活,而闷泡则会让茶汤失去活力。闷泡对茶叶伤害很大,茶叶在与水长时间接触中过度析出茶叶内物质。可想而知,往下几泡的茶汤滋味会很淡。
坐杯也是盖碗泡茶时常犯的错误,延长茶叶的浸泡时间,也会让茶叶内物质析出太多,影响下面几次冲泡的体验。
留根是指每次出汤都没有沥干水,使得茶叶与水一直在反应,茶叶内物质一直在默默析出,会影响下一泡的口感,也会影响整体的耐泡度。
泡茶的水温如果太高的话,茶叶就很容易析出内物质。茶叶如果过快析出内物质,那么就会影响耐泡度。可见,错误的饮茶方式会降低茶叶的耐泡度。
日光萎凋
原因3:茶树不优秀,会影响耐泡度
茶叶也讲究出身论,好的出身会提高茶叶的耐泡度。如果茶叶本身不优秀,自然耐泡度不高。
所谓高山出好茶,其实是有几分道理的。高山白茶(银针)芽头会比平地茶来的肥壮,白毫也会多,内物质也会比较丰富,自然也就耐泡多了。
如果你觉得自己的银针不耐泡,可能是平地茶(银针)的缘故。
一般树龄比较大的茶树,它的茶叶会更耐泡些。
如果你觉得自己的银针不耐泡,可能是银针的茶树树龄小。
白茶主要产区有福鼎、政和等地,而福鼎主要核心产区有白琳、磻溪、管阳、太姥山、点头。此外,因为白茶市场比较火热,所以就有人将福鼎大白茶、福鼎大毫茶引种外地。
虽然外地茶与产区内的白茶在外形上很相似,但滋味差很多,耐泡度也不如正宗白茶。值得一提的是,就算是产区内的白茶,在耐泡度上也有高有低。
如果你觉得自己的银针不耐泡,可能是外地茶(银针)的缘故。
一些做旧茶耐泡度不高。如果你觉得自己的银针不耐泡,可能是做旧茶(银针)的缘故。
影响银针耐泡度的因素有很多,可能是个人冲泡方式不对的原因,也有可能是买到不“外地茶”“假茶”等品质一般的银针,还有可能是银针因工艺问题,所以耐泡度降低了。
总之,银针耐泡度低的原因与自身价格没有直接关系,也与寿眉无关。
老白茶
首先我们自然要选择正宗且质量还行的银针,以保证应有的正常冲泡次数。
接着我们就要使用恰当的饮茶方式去冲泡银针,将影响银针耐泡度的几大问题给解决掉。
比如水温不宜过高,茶水比例得当,不要犯闷泡、坐杯、留根等错误尽量不犯,那么银针就会变得耐泡起来。
冲泡银针常用的方式有2种:
1、玻璃杯泡法
用玻璃杯泡银针比用盖碗泡银针简单许多,不要准备其他茶具,此外我们还可以从玻璃杯外观赏到银针在水中飘荡的美丽姿态,可以欣赏银针在水中的变化(银针颜值高,具有颇高的欣赏价值)。
冲泡银针时,我们通常投5克干茶量,且采用95度左右的水温。
用玻璃杯冲泡银针主要有以下6个流程:
玻璃杯中的白毫银针
2、盖碗冲泡法
除了盖碗之外,我们还需要准备些其他道具,比如茶道六君子、茶盘、过滤器、公道杯、品茗杯等。用盖碗冲泡的好处有很多,比如可以及时的出汤,满足白茶快出汤的要求。
此外,用盖碗冲泡有极佳的观赏性。一边喝一边欣赏茶汤的美妙,体会喝茶的乐趣。
通常投5克干茶于盖碗,而盖碗有几个规格,比如容量有120毫升、150毫升等盖碗。如果手比较大,那么可以选择容量为150毫升盖碗。
从注水到出汤,时间要控制在10秒左右。
时间若太长,则滋味苦涩。
用盖碗泡茶的流程与玻璃杯大致相同,不过我们在使用盖碗冲泡法时可以多闻香,然后再品茶味。
盖碗中的白毫银针
银针的委屈已经道明,不是“天价茶”银针不耐泡,而是影响银针耐泡度的因素有很多。
银针不耐泡与银针本身价格无关,自然也与寿眉无关。
除了可能是因为银针质量不行而导致低耐泡度,还有可能是因为自己泡茶手艺不行。总不能自己没泡好而怪罪在银针身上,那么银针何其冤枉。
同理,或许当我们遇到问题时,可以多从自己身上找问题。
为人处世如此,饮茶也是如此。
多思考,多复盘,多查缺补漏。
那么,许多问题也会迎刃而解。
文|小詹茶肆(专注优质原创文章,欢迎转发分享)
更多精彩白茶知识,欢迎关注【小詹茶肆】